托马斯·萨拉切诺(Tomas Saraceno)是阿根廷人,国籍对他似乎不重要了,因为他的当代艺术作品已经超出了国界。今年早春,我在北京红砖美术馆看到了他的展览,震撼的令人头脑发空,我在美术馆迷宫幽灵般的院子里转了转,吃了一顿很好的西餐。
有些作品还是有些迷瞪,有些似乎盘旋在脑子里,挥之不去,最令我心惊肉跳的当属他的蜘蛛网系列了。十年前,我在德国游走美术馆,记得是在杜塞尔多夫的K21,K22,一个展厅里黑乎乎的,待瞳孔放大后,看清楚了一片片的蜘蛛网,有点瘆得慌。一个个半米见方的透明方箱中,是一片片蜘蛛吐丝编织出的蛛网,照明处理的很讲究,光源不明显,没有阴影,每一根蛛丝都非常清晰,空间立体感展现的很好。
今年又见蜘蛛网,询问了朋友,确认了作者是同一个人。虽然照明处理的差了些,但效果依然。策展人闫士杰介绍,蜘蛛在地球上已存在了3.5亿年,逃离了物种灭绝的厄运,而人类在地球上只存活了20万年。蜘蛛是单方面自己来扛气候危机的,不赖着我们人类,很有担当,我们应该学会谦卑地向蜘蛛致敬。我的疑惑是萨拉切诺的作品仅仅是致敬吗?
现在威胁人类的是气候危机,战争都排在第二位,人类能否生存下去面临严峻的现实问题。移民火星吗,那是要跟气候赛跑,我们能赢吗?蜘蛛网给了我们一种思维,做艺术与做生态有互换的关系,人的处境显露了出来,如同一片操场,我们如何训练自己感觉与眼睛,当代艺术的观看与介入出现了。
与蜘蛛网相关联的是一个超级大厅,估摸有三四个篮球场大小,整个空间布满了如同蛛网般的弹性绳索,粗细不等。大厅洁白,绳子深色,入口处要套上鞋套,展品是可以触摸的,遇到钻不过去时,可以伸手拉开拦挡的绳索。大厅有声光自动控制,也许你的某一步触发了开关,照明或暗,也许全黑。这时的我不由得停止了移动,整个人如同进入了宇宙中,地球在远去,而我在回望它,恐惧过后,我忽然在想:我还能回去吗?
图说:
杜塞尔多夫K21美术馆 2013年8月
北京红砖美术馆 2024年3月